时间:2023/10/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一、古代官员有考勤吗?

当然,这是必须的。

《诗经》齐风有写到“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说的就是自春秋时期,古人就有在鸡打鸣时就起床准备上班的传统。这与现代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差不多,住的稍微远的人早上6点多就起床准备去上班了,这个也就差不多是鸡打鸣的时间了。

《大染坊》上,陈寿亭请的洋人技工,从看表下班到看天黑下班,正是体现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对时辰的概念。

历朝历代对官员的要求无非是“清、慎、勤”,社会各阶层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多以此为标准。“勤”最低的标准是按时上下班,这一点无人有异议。在规章制度中,很多也对此作了规定,比如《唐律疏议·职制篇》规定,内外官吏应点名检查实到人数,有时一天几次。官员每缺一次点名,笞打二十小板。倘每次点名不到,按无故不上班的罪名论处。官员无故不上班,缺勤一天处笞二十小板,满三天加一等,满二十五天处杖打一百大板,满三十五天判处徒刑一年。倘在军事重镇或边境地区供职的,还要罪加一等。

现代《公务员法》规定,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天的,予以辞退。相比之下至少没有达到揍人和判刑的风险,想象古代的考勤多可怕。

二、古代官员有休假吗?

古代官员的休假有休息日和节假日。

西汉开始,官员休假被称为“沐休”——在休息那天去沐浴更衣——而且是“五日休”。《史记·百万君传》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意思就是每五天,官员才能回家洗洗澡、换换衣服、看望家人。换句话说,尽心国事的要求,古人比现在要高的多,现在企业也仅仅是让加班晚一点,加班再多的互联网企业,也没有说一年只能回家52次。

宋代是士大夫共享天下、商人繁荣经济。两相促进,社会各阶层的生活观念都不断进步,享乐主义的意识从萌芽到强化,休闲娱乐的假日经济也得到空前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官员的带薪假日在天以上,每隔3天官员就有休息日。但宋代官场上班的风气不行,上班时间还可以喝酒,甚至君臣宴饮,有宋一代逐年羸弱也不无原因。

离现代最近的清朝,在休假上就抠门了很多。最长的假就是每年的年底长期,大概是在冬至、元旦、元宵节的附近,大约1个月。试想寒冬腊月的大冬天,官员带着家人出去旅游,实在是漫山光秃,毫无绿色;身着厚袄,形如狗熊。毕竟,在那个时节,不能够买张机票,到海南、云南过冬后再回。再有一个假日就是皇帝的生日——万寿节了。这个假期虽然长达7天,成为官员的福利,但令人头疼的是好多人得费心劳神的想着给皇帝老子送什么祝寿礼物。顺带还有一句,清代官员请假,如果是事假,朝廷往往还会停发官俸。

三、古代官员有退休吗?

在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这个惯例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礼记》有写“大夫七十而致事”。

唐朝时,《大唐令》规定“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这就是法定退休年龄了。

到了宋代,文官还是70岁致仕,武将就可怕了,可以延长10年,到80岁。宋代的平均寿命大约是30岁以下,相比之下,社会上层平均寿命能达到60岁,所以大多可能就是工作到倒在岗位上了。

到了明清时代,退休年龄逐步降到了60岁,特别是武将,体现了官职越小退休越早。这与当今世界现役服役的情况就相类似了。

当然,在古代,当了大官,能不能退休,还要看皇帝的意思。《大明王朝》上,专擅国政15年的严嵩,一直到82岁高龄,才因为激怒嘉靖皇帝而失势,被勒令致仕。

明代历经五朝的萧敬自幼入宫,一直干到了84岁才告老退休,估摸着,他得工作了70年以上。

严嵩、萧敬都是在退下来之后就迅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退休后生活平均也就4年,真是太短暂了。

当然,大多官员退休后都有一定的特权,比如免税、免役,这也就是古代各地乡绅势力最大的来源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6409.html
------分隔线----------------------------